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使用一套教材作为接收语言材料的来源。多数教师都是严格地按照这套教材的步骤、教法、词汇和结构进行教学。然而,几乎没有一个教师对所使用的教材完全满意。英语教师应具有开发利用英语教学资源的敏锐目光。既然一套教材不能满足英语教学的要求,那么教师就应具有一种意识──不断在英语教学资源中搜寻有利于教学的东西善于利用英语教学资源无疑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之一。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技能,但若让这一技能在教学中得以发挥则离不开有关方面的支持。领导的鼓励、校方的投资加上教师的努力才是改变现状的根本保证。教学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调件。我们往往拥有了教学资源却不会巧妙的优化和组织这些资源。要想使教学资源变得有效,那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并合理的组织教学资源。
本文力图将各种有实效性的教学资源系统归类,整理优化教学资源,分析总结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最终目标是使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来源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之中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资源;优化
第一章 引论
1.1选题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深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人们认识到“教育教学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是极其迫切的任务。目前,国外很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优化教学资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也有很多的人研究此课题,但是很少有人将其系统化并灌输逻辑方法。国内近几年,较为重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组织,但仍然缺少很多系统的规范的论说。因此,此课题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1.2教学资源概述
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学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调件。我们往往拥有了教学资源却不会巧妙的优化和组织这些资源。要想使教学资源变得有效,那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并合理的组织教学资源,经过大量的各种途径的研究和例证,我为优化和组织教学资源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切忌使此课题孤立存在,这项课题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因为它涉及到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能研究的透彻,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帮助。教学资源涵盖广泛,如果面面俱到会使本课题零散不集中。针对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亲身体会,我希望通过实效性的几方面的研究产生实际意义,让此课题有可操作性,对教学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非单纯理论上的说教。此课题将重点讨论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组织,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优化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与组织,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1.3相关研究概述
1.3.1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英语教学资源是为了英语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关于开发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的文章有一些,但是关于优化和组织英语教学资源的论文很少。目前对英语教学资源的使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参考了一些文献著作,它们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袁昱明,施建华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9)一书中谈到,传统资源的媒体转换,包括音像资料、投影片、幻灯片、文字资料、文献、图片、题库、素材等。知识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干预教与学的本领是资源整合、频道发布、异构检索、统一检索、概念模型和可视化等。这些手段的知识组织技术和所唤起的知识建构机制,不但能弥补单纯英语教学体系资源组织及其对认知唤起不足的漏洞,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开设一些频道将英语教学资源分类分流,对应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建成一个集趣味知识于一体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络。如开设的频道有(1)英语教学计划(2)英语教学大纲(3)英语考试大纲(4)英语课程分类课件(5)英语试卷库(6)英语视频讲座(7)英语原声电影。通过分类分流的方法,优化并有效的组织了英语教学资源。本书分析了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多种开发模式,,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逻辑怪圈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优化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顾明远总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本文献就传统的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比较,指出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利用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即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即利用网络通信,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即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最新信息作为学习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无形当中被优化了,简便实效。范文林《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ea6f40100cooq.html 2007年10月)本文认为电脑网络技术已经把“活生生”的英语教学资源带进了课堂。英语教学中引入了电脑和互联网这样的信息技术,整合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英语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录音机,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模式正在经受巨大的冲击。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资源能给英语学习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并且这个英语环境正是中国学英语的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对比国内普遍缺乏英语环境恰恰是中国英语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缺乏英语环境,英语学习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钟启泉《教育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本文献针对教学资源中的教师资源和课堂资源进行分别的论述,讲述如何优化和组织教师资源。类似的文献还有上官木子《教育的国际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本文献通过世界各国与我国的教育现状的对比,充分的启示了哪种教学资源更有益于并更恰当的应用在中国学生身上。
金小英《教学有方略》(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1月)本文献是作者根据长期以来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对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当前美国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育为理论支撑,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具体环节和实施,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教学资源组织的游刃有余。
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本书就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强调了“术业有专攻”,“教学有方略”,涵盖了教学方面的策略,包括对教学资源的目标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的确定,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给读者对于如何优化和组织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启示。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本文献通过现代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更好的驾驭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学中左右逢源,稳中求胜。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本文献突出了教学资源的羽化,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条教学方法优选标准,优点是结构完整,缺点是对课堂论述不足。
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本文献突出强调仅靠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目的,这要求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而教学方法也属于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能否组织有效,也要优化组合。
其他相关的文章还有张应红《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http://gzpx.cersp.com/article/browse/184578.jspx 2011年1月)本文利用媒体资源优化了教学,提供了事实依据,建立了经验,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http://old.blog.edu6.cn/user3/juner/achieves/2006/1568549.shtml本文主张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资源的作用,又要体现学生资源的主动性,两者互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优化教学资源。
1.3.2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洛扎诺夫《暗示学》转引自《外国教育资料》(1981年第4期)本文献通过暗示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是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顺利的组织并应用我们的教学资源。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本文献突出了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的优化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的外显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作用。沟通成为信息交流的渠道,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带来了学习的新的动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Carolyn Orange 著赵悦译《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该书从当前美国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育为理论基础,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范性指导Carolyn Orange说:“本书的目的在于为教育者们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对课堂中的无形环境有更明确的意识,从而得到更多关于如何避免问题发生,保持持久的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切实意见和建议。”该书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如何优化和有效的组织教学资源。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大加重视,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 2001 年 4 月首次启动开放课件运动(OCW),截至 2010年,该网站上就有 1900 门课程在线共享。(MIT OpenCourseWare,2008)同国内高校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相比,国外的院校特别是国际一流院校大多不仅在技术层面和资源的建设上研究成熟,而且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性建设与运行管理。他们的网络教学资源比较丰富,重视从制度上督促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成果显著。例如自 2001 年 MIT OCW 开始运行,赢得世界范围的支持,推动 OER 的推广、研究、评价等,以理工、管理、人文领域资源最为著名。又如英国开发大学的 OCI(Open Content Initiative)免费开放共享英国开放大学的的优质学习资源和辅导资源,并提供工具支持学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学习社区。这对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都是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力图把较为分散的一些方法集中综合起来,并系统的整理组合教学资源,拓宽了资源应用的范围,其应用前景可观,现实意义深远。如果人们只知道有这种资源,但没有意识和方法开发这种资源,那么这种教学资源就被闲置起来。不但要会应用,更需要合理的优化和组织,使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启发人们的教学,激发课堂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或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这项课题的研究解决了课堂如何避免低效的问题,解决了教师如何放开手脚,发动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怎样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如何使优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将其系统规范的研究整理的话,人们也许只能盲目的使用教学之源,耗时多,效率低。因此,此课题的研究实属必要,研究后使人们受益匪浅,其应用前景可想而知。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将各种有实效性的教学资源系统归类,整理优化教学资源,分析总结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最终目标是使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来源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之中的效果。
2、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展开。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学资源的来源,如何优化教学资源和有效组织教学资源,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的意义。
1.5.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调查法、个案法、实证研究法。
二、研究手段:阅读文献、网络参考、自我分析。
三、技术路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哈师大图书馆、数据库
四、实验方案:组织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的课程中。
五、可行性分析:此课题贴近教学生活实际,启发教师的思维、拓宽教学思路,有研究的意义。
1.5.3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本题目创新之处在于发掘了教师教学中的资源,是人们可能想到要使用的 ,但却没有凸显出来的优化的资源。其创造性成果有时效性的意义并能快速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1.5.4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思路有局限性,考虑不够全面。解决办法:可以再多阅读文献。
2.写论文的时间和工作及生活时间有冲突。解决办法:学会挤时间。
3.理论和实践能否有效的结合并验证论述的可行性。解决办法:挑选最有挑战性的理论尝试。
第二章 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调查
2.1 研究问题
信息社会,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改变了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教学模式。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教师作为推动摇篮的手显得尤为关键。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也是深化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地位凸显。信息社会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辅导者和引导者。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的更新,这显然比学会旧的知识结构更重要。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显然不能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等教学活动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及开发做研究,力图找出现在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本身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2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笔者任职的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具体应用访谈法、调查法等。
1.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选取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作为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来呈现和揭示研究结果。A省高级实验中学整体办学基础雄厚,英语教学质量处于该市前列,但是应用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程度不高。以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为个案探讨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状况,找出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访谈法
笔者对A省高级实验中学部分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英语学科教师和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和有关的做法,以及师生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遇到的困难等。根据访谈结果分别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3.问卷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详尽了解高中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并且根据调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1教师对于合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缺乏主动性
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实行单一课程管理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将课程内容视为国家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很多英语教师仅仅把自己当作英语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忽视了自身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再加上传统的课程开发制度规定全国通用的统一教材往往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教师的任务只是不折不扣地理解教材并贯彻实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因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内涵知道非常清楚的只有10.34%,68.97%的教师仅仅是了解一点,还有20.59%的教师根本不清楚。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41.38%的教师没有想过要开发,44.83%的教师只有想法但因不知怎样开发而没有付诸行动,而仅有13.79%的教师有过开发的实践。教师对于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没有多大热情。
第二,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时候,大多数比较重视校园网络,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教学形式表现出来,制作成课件。一方面,教师多数时候是在遇到不用图片或者视频不行了,才想到去用网络教学资源,不能做到每一堂课都会主动、充分地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老师们单纯、直接的借鉴和照搬利用居多,独立开发的创新意识欠缺。而我们通常容易获得的大部分高中英语网络教学资源软件,往往偏重于实际操作的开发,却忽略了对语法知识的讲述和描绘;多强调某个资源点的运用,却忽视了对整个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系统运用。因此,进一步提升教师利用英语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主动性,就需要引导教师更多地去收集、整理、制作、设计、开发各种素材和相关教学软件。
2.4.2 师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存有片面性
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主要偏重于硬件方面的利用。很多人认为网络教学资源仅仅是资源,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合理有效应用。学校也大多重视升级硬件设施,忽视对软件的开发和合理应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还反映在不能充分地认识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很多教师一想到高中英语的网络教学资源,就是查查资料、下下图片、做几个多媒体课件;学生一想到高中英语的网络教学资源,就是上网查点资料、做点作业、看几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而已。
2.4.3 师生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中的“整合”性不足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时,往往都是教授即是讲授,看图即是看图,再好一点的也就是用多媒体上的某几个图片来佐证教材上的某些问题,真正能够把多媒体展示出来的东西与课堂知识完整的整合在一起的很少。上网查资料也往往是针对教学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去求解,真正把备课或学习与网络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不多,可以上传资料以丰富网上教学或学习资源的人更是微乎其微。
2.4.4 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不够充足,缺乏评价机制
虽然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能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都是处于不充足的状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学校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能够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根据对教师进行的访谈可知,学校所能提供的英语课程资源很有限,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都没办法满足,所以学校要从多层面挖掘更多形式的英语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利用。学校在对待课程资源的评价这个问题上,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内容、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的完整步骤,激励教师们积极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进步。
2.4.5 现有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通过访谈得知,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让其进入课堂,这样便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把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变革业已习惯了的一整套教学行为,从而会加重教师负担。这是教师不愿应用课程资源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教师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上的作用是计算机不可也不能取代的。
当然,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教师应紧密结合呈现的课件内容,充分体现个人魅力,运用富有人情味的亲切的话语,以及微笑、手势、动作等丰富的肢体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必要时,要能随时走到学生中进行个别交流,既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又能及时判断学生语音语调的正误,及时给予纠正,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英语教师,还应当努力挖掘出自身更多的多媒体所无法拥有的特质。一手漂亮流畅的英文板书、对学生课堂活动情况的纪录、融入学生当中的面对面地指导,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语言的莫大帮助和鼓励,同样也是多媒体课件永远都望尘莫及的。
2.4.6 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作用
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满足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了解到,现有的学校课程资源虽然能够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对于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针对学校和教师采取的一些措施,大多数学生也认为是不够有效的,这说明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正在开发的一些课程资源没有切实的关注学生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要求,不能完全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也显现出,现在的学生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得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以弥补学校和教师所提供课程资源的不足。所以对学生而言,问题主要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的去开发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并共享给老师和同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调查中发现,55%的教师是直接使用报社或出版社赠送的教学光盘;40%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适当修改:只有5%的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对“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目的”调查方面,33%的教师是用来讲解教学的重点、难点;23%的教师是用来操练句型;16%的教师用来辅助讲授;12%的教师用来导入新课;10%的教师用于创设情景;6%的教师用于完成作业讲解。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时的目的各有不同,主要是注重操练句型和难点重点的讲解,分别占了23%和33%,说明该校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的还停留在教学内容讲解的初级阶段,但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资源被用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和辅助讲授,说明教师己经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优势,并有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作业讲解,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找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由此可见,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的主要还停留在知识的讲授和操练,创设语境次之,而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比如当学生置身于实际语言环境中时的应变、运用恰当语言进行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还不够。
2.4.7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受多方因素制约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受环境、教师、学生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环境制约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而学生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应用的信念、意识态度和动机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影响着其效果。
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调查结果:80%的教师表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后,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了;9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能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7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讲解;5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没有使用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调查结果:在英语教学中没有用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则表示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其教学无很大影响。有个别消极的老师说:“用不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我没什么影响,反正学生都没心思学,我还不用那么辛苦做课件呢!”在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的调查中,95%的教师表示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教师对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持支持的态度,都表示自己会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去使用,并希望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在技术上和软件上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程亚芳、沈晓静《打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
2. 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
3. 房定坚 陈振华《试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2月
4. 顾明远总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5. 金小英《教学有方略》[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1月
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7.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8. 上官木子《教育的国际视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9. 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10.唐德斌《英语教学中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7月
1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2.王曼文 丁益民《浅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3月
13.汪艳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
14.袁昱明 施建华《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15.张海霞《英语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
16.张雪蓉 马谓源《中国教育十二讲》[M]重庆出版社 2008年1月
17.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18.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
19.洛扎诺夫《暗示学》转引自《外国教育资料》[J]1981年第4期
20.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
21. Carolyn Orange 著赵悦译《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22.D.P.奥苏泊尔等著 佘星南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3.K.T.Henson,Secondary Teaching Methods,Health&Co.U.S.A,1981.
24.D.C.Orlich&others,Teaching Strategies,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Health and Co.,1980
25.J.F.Callahan&L.H.Clark,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Planning for Competence,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N.Y.1997
26.范文林《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ea6f40100cooq.html 2007年10月
27.李功芬《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46647.html 2009年
28.邵明家《如何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J]
http://training.teacher.com.cn/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jxll/guanli/3121051602.htm 2011年1月
29.张应红《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J]
http://gzpx.cersp.com/article/browse/184578.jspx 2011年1月
30.http://old.blog.edu6.cn/user3/juner/achieves/2006/1568549.shtml
31.Ely D.P.Future training for service:a report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Southwestern Library Association Biennial Conference 25th .Galveston,Texas,1974,10.
本文力图将各种有实效性的教学资源系统归类,整理优化教学资源,分析总结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最终目标是使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来源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之中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资源;优化
第一章 引论
1.1选题背景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深入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人们认识到“教育教学是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是极其迫切的任务。目前,国外很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优化教学资源合理组织教学资源。也有很多的人研究此课题,但是很少有人将其系统化并灌输逻辑方法。国内近几年,较为重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组织,但仍然缺少很多系统的规范的论说。因此,此课题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1.2教学资源概述
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学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调件。我们往往拥有了教学资源却不会巧妙的优化和组织这些资源。要想使教学资源变得有效,那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并合理的组织教学资源,经过大量的各种途径的研究和例证,我为优化和组织教学资源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切忌使此课题孤立存在,这项课题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因为它涉及到较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能研究的透彻,对我们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帮助。教学资源涵盖广泛,如果面面俱到会使本课题零散不集中。针对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亲身体会,我希望通过实效性的几方面的研究产生实际意义,让此课题有可操作性,对教学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非单纯理论上的说教。此课题将重点讨论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组织,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优化与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与组织,以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1.3相关研究概述
1.3.1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英语教学资源是为了英语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关于开发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的文章有一些,但是关于优化和组织英语教学资源的论文很少。目前对英语教学资源的使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参考了一些文献著作,它们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袁昱明,施建华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9)一书中谈到,传统资源的媒体转换,包括音像资料、投影片、幻灯片、文字资料、文献、图片、题库、素材等。知识组织、数字图书馆和信息技术干预教与学的本领是资源整合、频道发布、异构检索、统一检索、概念模型和可视化等。这些手段的知识组织技术和所唤起的知识建构机制,不但能弥补单纯英语教学体系资源组织及其对认知唤起不足的漏洞,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通过开设一些频道将英语教学资源分类分流,对应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建成一个集趣味知识于一体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络。如开设的频道有(1)英语教学计划(2)英语教学大纲(3)英语考试大纲(4)英语课程分类课件(5)英语试卷库(6)英语视频讲座(7)英语原声电影。通过分类分流的方法,优化并有效的组织了英语教学资源。本书分析了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的多种开发模式,,把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逻辑怪圈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优化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顾明远总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本文献就传统的教学资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比较,指出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关键。利用数字化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情境探究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即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即利用网络通信,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即使用信息工具,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最新信息作为学习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无形当中被优化了,简便实效。范文林《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ea6f40100cooq.html 2007年10月)本文认为电脑网络技术已经把“活生生”的英语教学资源带进了课堂。英语教学中引入了电脑和互联网这样的信息技术,整合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使英语课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录音机,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模式正在经受巨大的冲击。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资源能给英语学习者创造一个“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并且这个英语环境正是中国学英语的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对比国内普遍缺乏英语环境恰恰是中国英语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缺乏英语环境,英语学习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钟启泉《教育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本文献针对教学资源中的教师资源和课堂资源进行分别的论述,讲述如何优化和组织教师资源。类似的文献还有上官木子《教育的国际视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本文献通过世界各国与我国的教育现状的对比,充分的启示了哪种教学资源更有益于并更恰当的应用在中国学生身上。
金小英《教学有方略》(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1月)本文献是作者根据长期以来自身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对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当前美国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育为理论支撑,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具体环节和实施,有效的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教学资源组织的游刃有余。
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本书就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强调了“术业有专攻”,“教学有方略”,涵盖了教学方面的策略,包括对教学资源的目标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的确定,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给读者对于如何优化和组织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启示。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本文献通过现代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更好的驾驭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利用这一资源在教学中左右逢源,稳中求胜。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本文献突出了教学资源的羽化,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六条教学方法优选标准,优点是结构完整,缺点是对课堂论述不足。
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本文献突出强调仅靠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教学目的,这要求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而教学方法也属于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能否组织有效,也要优化组合。
其他相关的文章还有张应红《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http://gzpx.cersp.com/article/browse/184578.jspx 2011年1月)本文利用媒体资源优化了教学,提供了事实依据,建立了经验,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http://old.blog.edu6.cn/user3/juner/achieves/2006/1568549.shtml本文主张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资源的作用,又要体现学生资源的主动性,两者互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从而优化教学资源。
1.3.2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洛扎诺夫《暗示学》转引自《外国教育资料》(1981年第4期)本文献通过暗示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是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顺利的组织并应用我们的教学资源。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本文献突出了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的优化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的外显对学生起到良好的作用。沟通成为信息交流的渠道,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激发和培养带来了学习的新的动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Carolyn Orange 著赵悦译《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该书从当前美国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情感教育为理论基础,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范性指导Carolyn Orange说:“本书的目的在于为教育者们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对课堂中的无形环境有更明确的意识,从而得到更多关于如何避免问题发生,保持持久的动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升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切实意见和建议。”该书从另一个角度论述了如何优化和有效的组织教学资源。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大加重视,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 2001 年 4 月首次启动开放课件运动(OCW),截至 2010年,该网站上就有 1900 门课程在线共享。(MIT OpenCourseWare,2008)同国内高校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相比,国外的院校特别是国际一流院校大多不仅在技术层面和资源的建设上研究成熟,而且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性建设与运行管理。他们的网络教学资源比较丰富,重视从制度上督促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成果显著。例如自 2001 年 MIT OCW 开始运行,赢得世界范围的支持,推动 OER 的推广、研究、评价等,以理工、管理、人文领域资源最为著名。又如英国开发大学的 OCI(Open Content Initiative)免费开放共享英国开放大学的的优质学习资源和辅导资源,并提供工具支持学习过程的管理,建立学习社区。这对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都是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力图把较为分散的一些方法集中综合起来,并系统的整理组合教学资源,拓宽了资源应用的范围,其应用前景可观,现实意义深远。如果人们只知道有这种资源,但没有意识和方法开发这种资源,那么这种教学资源就被闲置起来。不但要会应用,更需要合理的优化和组织,使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启发人们的教学,激发课堂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我们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或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这项课题的研究解决了课堂如何避免低效的问题,解决了教师如何放开手脚,发动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怎样合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如何使优化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将其系统规范的研究整理的话,人们也许只能盲目的使用教学之源,耗时多,效率低。因此,此课题的研究实属必要,研究后使人们受益匪浅,其应用前景可想而知。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
1.5.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将各种有实效性的教学资源系统归类,整理优化教学资源,分析总结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资源,最终目标是使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来源于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之中的效果。
2、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展开。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学资源的来源,如何优化教学资源和有效组织教学资源,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的意义。
1.5.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调查法、个案法、实证研究法。
二、研究手段:阅读文献、网络参考、自我分析。
三、技术路线:省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哈师大图书馆、数据库
四、实验方案:组织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的课程中。
五、可行性分析:此课题贴近教学生活实际,启发教师的思维、拓宽教学思路,有研究的意义。
1.5.3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本题目创新之处在于发掘了教师教学中的资源,是人们可能想到要使用的 ,但却没有凸显出来的优化的资源。其创造性成果有时效性的意义并能快速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1.5.4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1.思路有局限性,考虑不够全面。解决办法:可以再多阅读文献。
2.写论文的时间和工作及生活时间有冲突。解决办法:学会挤时间。
3.理论和实践能否有效的结合并验证论述的可行性。解决办法:挑选最有挑战性的理论尝试。
第二章 高中英语教学资源的调查
2.1 研究问题
信息社会,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改变了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教学模式。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教师作为推动摇篮的手显得尤为关键。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大力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也是深化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地位凸显。信息社会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辅导者和引导者。学生需要的不仅是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的更新,这显然比学会旧的知识结构更重要。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显然不能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力教学等教学活动中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及开发做研究,力图找出现在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本身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2.2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笔者任职的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具体应用访谈法、调查法等。
1.个案研究法
本研究选取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作为个案,通过个案研究来呈现和揭示研究结果。A省高级实验中学整体办学基础雄厚,英语教学质量处于该市前列,但是应用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程度不高。以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为个案探讨高中英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状况,找出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访谈法
笔者对A省高级实验中学部分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访谈,了解英语学科教师和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认识和有关的做法,以及师生在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时遇到的困难等。根据访谈结果分别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3.问卷法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A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详尽了解高中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并且根据调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4 研究结果与分析
2.4.1教师对于合理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缺乏主动性
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实行单一课程管理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将课程内容视为国家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少教师只知道有教科书,不知道有课程,甚至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改革仅仅视为教科书的改编,很多英语教师仅仅把自己当作英语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忽视了自身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再加上传统的课程开发制度规定全国通用的统一教材往往由教育专家、学者编写,教师的任务只是不折不扣地理解教材并贯彻实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因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内涵知道非常清楚的只有10.34%,68.97%的教师仅仅是了解一点,还有20.59%的教师根本不清楚。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41.38%的教师没有想过要开发,44.83%的教师只有想法但因不知怎样开发而没有付诸行动,而仅有13.79%的教师有过开发的实践。教师对于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没有多大热情。
第二,教师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时候,大多数比较重视校园网络,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教学形式表现出来,制作成课件。一方面,教师多数时候是在遇到不用图片或者视频不行了,才想到去用网络教学资源,不能做到每一堂课都会主动、充分地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老师们单纯、直接的借鉴和照搬利用居多,独立开发的创新意识欠缺。而我们通常容易获得的大部分高中英语网络教学资源软件,往往偏重于实际操作的开发,却忽略了对语法知识的讲述和描绘;多强调某个资源点的运用,却忽视了对整个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系统运用。因此,进一步提升教师利用英语网络信息教学资源的主动性,就需要引导教师更多地去收集、整理、制作、设计、开发各种素材和相关教学软件。
2.4.2 师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理解存有片面性
现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主要偏重于硬件方面的利用。很多人认为网络教学资源仅仅是资源,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合理有效应用。学校也大多重视升级硬件设施,忽视对软件的开发和合理应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理解的片面性,还反映在不能充分地认识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很多教师一想到高中英语的网络教学资源,就是查查资料、下下图片、做几个多媒体课件;学生一想到高中英语的网络教学资源,就是上网查点资料、做点作业、看几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而已。
2.4.3 师生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中的“整合”性不足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应用网络教学资源时,往往都是教授即是讲授,看图即是看图,再好一点的也就是用多媒体上的某几个图片来佐证教材上的某些问题,真正能够把多媒体展示出来的东西与课堂知识完整的整合在一起的很少。上网查资料也往往是针对教学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去求解,真正把备课或学习与网络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不多,可以上传资料以丰富网上教学或学习资源的人更是微乎其微。
2.4.4 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不够充足,缺乏评价机制
虽然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能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都是处于不充足的状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学校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能够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根据对教师进行的访谈可知,学校所能提供的英语课程资源很有限,教学中有很多需要都没办法满足,所以学校要从多层面挖掘更多形式的英语课程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利用。学校在对待课程资源的评价这个问题上,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内容、评价原则、评价方法等一系列的完整步骤,激励教师们积极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进步。
2.4.5 现有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通过访谈得知,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没有让其进入课堂,这样便造成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把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必然要求教师变革业已习惯了的一整套教学行为,从而会加重教师负担。这是教师不愿应用课程资源于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教师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上的作用是计算机不可也不能取代的。
当然,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教师应紧密结合呈现的课件内容,充分体现个人魅力,运用富有人情味的亲切的话语,以及微笑、手势、动作等丰富的肢体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促使他们思考。必要时,要能随时走到学生中进行个别交流,既产生更多的亲切感,又能及时判断学生语音语调的正误,及时给予纠正,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英语教师,还应当努力挖掘出自身更多的多媒体所无法拥有的特质。一手漂亮流畅的英文板书、对学生课堂活动情况的纪录、融入学生当中的面对面地指导,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语言的莫大帮助和鼓励,同样也是多媒体课件永远都望尘莫及的。
2.4.6 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作用
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满足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从调查的结果中可以了解到,现有的学校课程资源虽然能够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是对于学生自主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并且针对学校和教师采取的一些措施,大多数学生也认为是不够有效的,这说明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正在开发的一些课程资源没有切实的关注学生的需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要求,不能完全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也显现出,现在的学生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去获得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以弥补学校和教师所提供课程资源的不足。所以对学生而言,问题主要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开发出更加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的去开发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并共享给老师和同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调查中发现,55%的教师是直接使用报社或出版社赠送的教学光盘;40%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适当修改:只有5%的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对“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主要目的”调查方面,33%的教师是用来讲解教学的重点、难点;23%的教师是用来操练句型;16%的教师用来辅助讲授;12%的教师用来导入新课;10%的教师用于创设情景;6%的教师用于完成作业讲解。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时的目的各有不同,主要是注重操练句型和难点重点的讲解,分别占了23%和33%,说明该校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的还停留在教学内容讲解的初级阶段,但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资源被用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和辅助讲授,说明教师己经意识到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的优势,并有部分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作业讲解,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找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由此可见,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目的主要还停留在知识的讲授和操练,创设语境次之,而对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比如当学生置身于实际语言环境中时的应变、运用恰当语言进行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还不够。
2.4.7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受多方因素制约
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受环境、教师、学生等因素的影响。信息环境制约着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而学生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英语教学应用的信念、意识态度和动机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影响着其效果。
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调查结果:80%的教师表示在英语课堂上使用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后,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了;90%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能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7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讲解;55%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没有使用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调查结果:在英语教学中没有用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则表示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其教学无很大影响。有个别消极的老师说:“用不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我没什么影响,反正学生都没心思学,我还不用那么辛苦做课件呢!”在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对学生有所帮助的调查中,95%的教师表示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部分教师对英语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持支持的态度,都表示自己会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去使用,并希望得到学校和上级部门在技术上和软件上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程亚芳、沈晓静《打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
2. 丁证霖《当代西方教学模式》[M]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
3. 房定坚 陈振华《试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2月
4. 顾明远总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5. 金小英《教学有方略》[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年1月
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
7.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8. 上官木子《教育的国际视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
9. 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10.唐德斌《英语教学中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7月
11.王策三著《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2.王曼文 丁益民《浅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3月
13.汪艳红《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
14.袁昱明 施建华《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的理念、原理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15.张海霞《英语课堂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0月
16.张雪蓉 马谓源《中国教育十二讲》[M]重庆出版社 2008年1月
17.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18.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
19.洛扎诺夫《暗示学》转引自《外国教育资料》[J]1981年第4期
20.赞科夫著 杜殿坤译《教学与发展》[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
21. Carolyn Orange 著赵悦译《避免课堂失误的44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22.D.P.奥苏泊尔等著 佘星南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3.K.T.Henson,Secondary Teaching Methods,Health&Co.U.S.A,1981.
24.D.C.Orlich&others,Teaching Strategies,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Health and Co.,1980
25.J.F.Callahan&L.H.Clark,Teaching in the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Planning for Competence,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N.Y.1997
26.范文林《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ea6f40100cooq.html 2007年10月
27.李功芬《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46647.html 2009年
28.邵明家《如何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J]
http://training.teacher.com.cn/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jxll/guanli/3121051602.htm 2011年1月
29.张应红《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J]
http://gzpx.cersp.com/article/browse/184578.jspx 2011年1月
30.http://old.blog.edu6.cn/user3/juner/achieves/2006/1568549.shtml
31.Ely D.P.Future training for service:a report to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fess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Southwestern Library Association Biennial Conference 25th .Galveston,Texas,1974,10.